(點擊觀看視頻)

裊裊涼風動,凄凄寒露零
露染山河,南北俱秋
2023年10月8日
秋天的第五個節氣寒露,如約而至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記載:
“九月節,露氣寒冷,將凝結也?!?/p>
氣溫較“白露”時更低,露水更多
日帶寒意,故名“寒露”
秋更深,寒更寒,露成霜
霜染紅葉,雜樹蕭疏,蟬噤荷殘
秋風不動聲色地穿過時光的縫隙
寄去最深的思念,帶來最美的祝愿


01

氣象變化






寒露節氣后,晝漸短,夜漸長,日照減少,熱氣慢慢退去,寒氣漸生,晝夜的溫差較大,晨晚略感絲絲寒意。
寒露時節,南方秋意漸濃,氣爽風清,少雨干燥;北方深秋已至,露重夜涼,冬寒初露。





02

物候現象






秋分所謂的三候即:“一候鴻雁來賓,二候雀入大水為蛤,三候菊有黃華?!卑茁堕_始,陸續就有鴻雁啟程南飛了,到寒露前五日,最后一批鴻雁會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;寒露后五日,深秋天寒,雀鳥都不見了,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,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,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;再五日,菊花盛開,遍野金黃。





03

傳統習俗







菊花是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,和大多數春夏盛開的花不同,菊花是反季節的花,越是霜寒露重,越是開得艷麗。此時,處處可見到它的蹤跡。

寒露時期,在江南地區,人們除了賞菊花,還有吃螃蟹,釣魚的習俗,甚至有“秋釣邊”的說法,意思是說,每到寒冷時節,氣溫快速下降,深水處太陽已經無法曬透,魚兒便到水溫較高的淺水邊,便有了人們所說的“秋釣邊”。

眾所周知,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。由于重陽節在寒露前后,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,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的習俗。






圖片資料源自讀嘉資料庫
編輯:肖夢燁
責編:田建明
影像素材及AI語音來自剪映App